“AI与学科发展论坛”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济片)与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单位负责人联席会在北京大学举办 2025-09-15 2025年9月6日,AI与学科发展论坛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济片)与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在北京大学承泽园举办,院长马莉莉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言。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汇丰商学院创始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创始教授海闻,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黄益平,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雷晓燕,以及23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济片)(下称教育部重点基地)代表、32位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单位代表,12位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代表,共计67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活动由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丹丹,国家发展研究院科研主管、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邢亦青,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BiMBA商学院院长黄卓等依次主持论坛各主题环节。教育部-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炜、余昌华、王勋共同参会。 活动由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丹丹,国家发展研究院科研主管、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邢亦青,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BiMBA商学院院长黄卓等依次主持论坛各主题环节。教育部-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炜、余昌华、王勋共同参会。 论坛交流部分,“AI与经济学学术研究”“AI与经济学教学及人才培养”两大主题引发热烈讨论,坦诚交流中涌现大量真知灼见。大家从经济学研究、教学实践和社会影响等维度,深入探讨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就AI对经济学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提出洞见,包括AI正在重构经济学理论和研究范式,正在加速经济学教育从知识传授到赋能创造的根本性转型,未来跨学科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等。多位发言者先后表示,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革,以人文情怀锚定方向,肩负人机共生时代经济学经世济民的使命。 教育部重点基地与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单位负责人联席会上,各院校相关负责人围绕中国经济学年会与教育部重点基地未来发展等关键议题深入研讨。与会者建议,年会要从注重规模转向质量引领,通过完善治理机制、强化议题设计等,重返中国经济学界标杆地位。教育部重点基地则建议推动跨机构协作,破解发展定位、特色和署名要求等方面的具体难题。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郭琳最后作总结发言,强调教育部重点基地的核心定位是汇聚各领域优秀力量的开放“国家队”,需瞄准国家及地方重大战略任务,与一般的研究中心或院系职能不同。 无论是经济学年会还是重点研究基地,核心命题均指向如何在AI冲击与国家战略需求下,通过机制优化来激发学术合力。而解决方向均在于以开放机制凝聚全国顶尖力量,以问题导向回应时代命题,实现中国经济学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在全球学术版图中真正“立起来”。 上一条:第四届西部乡村振兴论坛在内蒙古大学举行 下一条:何爱平研究员与博士生的合作论文荣获第九届兴华优秀论文奖 /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