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及中国的实证研究》 2009-11-26 《虚拟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及中国的实证研究》 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虚拟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及中国的实证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是中心副主任徐璋勇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一本著作。该著作获得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该书中,作者认为,现代经济可以划分为以物质产品运行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和以虚拟资本运行为主体的虚拟经济。由于虚拟经济的起点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的积累与扩张过程就是虚拟经济的增长过程。基于此认识,作者在本书中对于虚拟资本积累问题的研究遵循虚拟资本的产生(制度分析)——虚拟资本的积累(扩张机制分析)——虚拟资本积累的结果(效应分析)——虚拟资本积累的极态(泡沫经济分析)的思路,在理论上对虚拟资本产生的制度条件、积累机制、经济效应、积累过度后出现的泡沫经济运行等问题做出说明;在此基础上,依据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虚拟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对存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观点。 该成果的主要创新在于:理论上,一是首次对虚拟资本积累的内涵进行了严格界定,将虚拟资本积累划分为虚拟资本积累Ⅰ和虚拟资本积累Ⅱ;这种内涵界定不仅有助于构建完整的虚拟资本理论体系,同时也使得对整个经济增长研究的思路更为清晰。二是对现有虚拟资本的范围进行了拓宽,主张将货币中的M2-M1纳入到虚拟资本的范围之中,使现有对虚拟资本的划分由4类扩展到5类;三是系统的分析了由经济泡沫到泡沫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澄清了在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之间的一些模糊认识;并指出政府对于泡沫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使它不要发展为泡沫经济。这为政府制定有关的资本市场发展政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实践上,通过对中国虚拟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后,作者认为:中国虚拟资本市场存在着财富效应,但这种财富效应不是体现在通过增加居民现实收入使消费支出扩大,而是通过产生了居民收入增长的乐观预期;中国资本市场十多年的发展,在宏观层面上具有良好的资源配置效应,但在微观层面上,却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现象;股权分置改革的关键在于要实现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在资本支配权上的平等等。为此,提出中国虚拟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需要解决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问题。具体包括:进行相关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辩证评价中国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并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特别要纠正对股票市场及债券市场的功能定位偏差;进行虚拟资本市场的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加快虚拟资本市场发展中的制度规范化建设进程等。 上一条:西安临潼渭河生态区建设(一期)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下一条:韩国驻西安总领事一行访问我中心 /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