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质量论坛2020年第4期(总第81期)成功举行 2020-05-07 疫情防控期间“不停学、不停研”积极在行动!5月6日晚,经济增长质量论坛2020年第4期(总第81期)继续采取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经济管理学院数理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张艳姣、叶蔚然、罗晶丹和经济学(基地班)专业本科生王宸威四位同学分别作了题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一定会促进企业创新么?》《从就业到落户:新中国70年城乡人口迁移政策演进的理论与实证》《高速铁路对沿线非中心城市服务业集聚影响研究》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我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郭晗副教授主持,李勇副教授担任评论人,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团队的部分教师、硕博士生及本科生共计70余人参与了本次论坛。《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一定会促进企业创新么?》一文通过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与省份层面的配对数据,旨在探究互联网基础设施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基础设施与企业自主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企业自主创新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下降阶段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促使企业“惰性蔓延效应”的形成,并且带来“挤出效应”。考虑到空间效应测算后发现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仍总体发挥正向作用,文章认为加强产权保护可以有效削弱“倒U型”关系。《从就业到落户:新中国70年城乡人口迁移政策演进的理论与实证》一文从就业政策与落户政策的异质性特征出发,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地方政府推进城乡人口迁移政策演进,以及由就业政策改革向落户政策改革深化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后中国地方政府在晋升激励下会先后推进就业政策和落户政策改革,引致城乡人口迁移依次经历劳动力市场改革的不同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之出现符合库兹涅茨曲线规律的阶段性变化特征,结合经验事实和数据,文章对理论模型推导的命题作了详细论证。《高速铁路对沿线非中心城市服务业集聚影响研究》一文通过构建重固定效应模型,来对高铁对非中心城市服务业聚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加以定量探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降低了非中心城市服务业聚集水平,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高速铁路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出非中心城市,降低非中心城市服务业聚集水平。分地区和分城市规模实证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对非中心城市中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区以及东中部城市的服务业聚集水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促进了对外贸易?》一文基于中国大力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大背景,从成本削减、时空压缩、要素流动三个角度阐释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对外贸易促进作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国家层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的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区域层面,地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有差异、部分省份政策落实不到位。 论文汇报结束后,评论人李勇副教授充分肯定了四位同学的研究成果,并根据自身研究的经验体会对以上论文的长处与不足作了详细分析。随后,郭晗副教授、钞小静教授、师博教授、魏婕副教授等老师先后对以上文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点评并提出修改建议,其他同学也从本次论坛的交流探讨中受益匪浅。 上一条:我院院长任保平教授的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下一条:经济增长质量论坛(2020年第四期) /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