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任保平教授领衔的陕西省特支计划创新团队发表《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系列论文 2020-06-11 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任保平教授领衔的陕西省特支计划创新团队组织五篇论文,从理论上来研究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问题,相关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发表在《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研究院院长任保平教授的论文《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提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是在企业层面形成了新的盈利模式,实现了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的结合。在产业层面促进了产业组织模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推动了新产业组织成长和产业融合。在宏观经济层面优化了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了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是由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机制来实现的。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引领微观经济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引领中观经济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平台经济和新业态经济,引领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师博教授的论文《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提出数字经济通过完善数字发展的产业体系、优化数字发展环境、构筑数字治理体系的路径,驱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作用机制体现为:在完善数字产业层面,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能够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创新驱动城市产业全面、彻底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在优化数字发展环境层面,数字基础设施会释放信息技术的创新效应,为智能化城市应用赋能。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会缓解公共服务供需不平衡,提升供给质量;在构筑数字治理体系层面,资源数字化配置体系有助于降低城市治理的不完全信息,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满意度。数字化监管和预警系统保障城市和公共资源的安全性,提升城市化解危机的能力。 钞小静教授的论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提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鲜明特征的背景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依托。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由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合、叠加和迭代所形成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通过动能转换、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三个层面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有待壮大,各项新兴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有待推进,创新集成应用的技术扩散效应有待加强。因此,在加快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以新型要素驱动动能转换、以学习倍增引领结构优化、以技术扩散支撑效率提升等实现路径。 郭晗副教授的论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指出高质量的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能够增强实体经济创新动力,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推动实体经济制度环境优化,加快实体经济绿色化转型,提升实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特征呈现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产业结构的逆向渗透和融合形态的"消费—生产"转型,在融合过程中也存在核心技术支撑不足、融合不平衡不充分、数字治理滞后于产业发展等制约因素。未来要加强数字领域的共性技术研发,打造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进包容性数字经济发展,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辉副教授的论文《数字经济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指出:建立在新一代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数字经济是我国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为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数字经济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机制体现在数字经济推动企业组织环境由静态向动态转型、生产流程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型、创新行为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型、交易成本由高向低转型、资产管理由物理资产向数据资产转型。数字经济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路径是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励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保障企业数据产权、提升企业生产要素的组合效率。数字经济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应构建"理念+资金+人才+平台"四位一体的支持体系。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任保平教授领衔的陕西省特支计划创新团队近年来深耕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系列论文是西北大学任保平教授领衔的陕西省特支计划创新团队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利用研究专长将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的又一次体现。 上一条: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与经济管理学院的新成果《形成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研究》出版 下一条:研究院院长任保平教授和研究生何苗的学术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2期全文转载 /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