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闻转载自:学习强国app
网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0240247910732238565&item_id=10240247910732238565&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2021年9月12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21)》。
西部蓝皮书课题组基于对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评价和态势分析,进一步梳理并归纳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一)创新发展动能弱化,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西部地区经济现代化建设存在经济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经济现代化建设动能尚未转型的矛盾。首先,西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虽然近年来持续增长,但是经济规模、经济总量还是偏小的。其次,近年来,西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服务业份额有所提高,但尚未在产业结构层面形成地区的比较优势,一方面,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平稳转换尚未完成,现代化农业体系、新型工业体系、现代化服务业及文化产业体系尚未构建;另一方面,西部地区普遍存在创新型产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动能不足,这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核心制约因素。再次,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中,并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体系,且开放发展任重道远。最后,西部地区整体上创新发展动能不足,表现为技术引致的生产效率偏低,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不大,致使创新产出不足、创新动能弱化,而通过创新动能的培育能够缓解产业结构固化的矛盾,且优化地区资源的配置及使用效率。
(二)区域内发展分化凸显,地区内城乡差距较大
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中,整体存在各地区内城乡二元结构差异较大的矛盾,且西部地区区域内现代化发展呈现显著的分化态势。首先,近年来,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但表现为西北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西南地区,意味着西南地区在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上更具优势,但是相对忽略了平衡及协调城乡发展,不仅制约了西部地区城乡现代化的实现,而且制约了我国高质量发展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达成,因此,西部地区城乡矛盾亟待解决。其次,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不仅城乡间差距较大,而且区域间也存在显著的分化态势,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且各地区分项维度发展不均衡问题普遍存在。
(三)教育供给不足,人力资源的优势尚未激发
西部地区存在教育供给不足、教育能力和教育实力较低的问题。首先,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水平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其次,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水平亟须提高,劳动力资源红利尚未释放。最后,陕西省作为教育强省,其教育实力雄厚,人口受教育程度和高等教育水平领先于西部其他地区,但是陕西、内蒙古地区的人力资源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于其教育优势尚未向研发、技术优势转换,产学研一体化具有摩擦约束。
(四)污染物排放水平较高,污染防治任重道远
西部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较高水平,是产业结构低级化和绿色技术欠缺导致的。首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投入产出比低以及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绿色生产体系尚未构建,制约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其次,西部地区污染排放严重,且西部地区污染治理能力不足,其污染防治与生态治理任重道远。最后,西部地区的绿色生产水平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有待提高。由于技术水平依然较低,生态产品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因此,在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充分重视绿色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在生产的各个领域、环节嵌入绿色生产力,地方政府则需要充分认识到本地区生态产品供给的比较优势,关注相关产业的转型,加大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化力度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